“月经总拖拖拉拉,还伴着下腹坠痛,是不是只是普通炎症?” 不少女性出现这类不适时,常把它当成 “小毛病” 忍一忍,却可能忽略了背后的 “子宫内膜炎”—— 这种发生在子宫内膜的感染性炎症,若不及时干预,可能引发宫腔粘连、不孕等严重问题。今天就带大家读懂子宫内膜炎的核心知识,学会通过症状初步判断,避免延误治疗。
一、先明确:什么是子宫内膜炎?
子宫内膜炎是子宫内膜的 “发炎”,多由细菌感染引起,可分为急性子宫内膜炎和慢性子宫内膜炎两类,两者的症状、危害差异很大。
从发病机制来看:健康的子宫内膜有一定防御能力,能抵御细菌入侵;但当宫颈口开放(如经期、产后)、宫腔操作(如人流、上环)损伤内膜,或免疫力下降时,细菌(常见如大肠杆菌、链球菌、厌氧菌等)可能通过阴道、宫颈上行,感染子宫内膜,引发炎症反应。
二、分清急慢性:症状不同,危害有别
1. 急性子宫内膜炎:发病急、症状明显,及时治是关键
急性子宫内膜炎若及时治疗大多能治愈,最怕拖延成慢性,其典型表现有 4 个:
- 下腹剧痛:多为持续性坠痛或胀痛,按压时疼痛加重,部分人伴随腰背部酸痛;
- 异常阴道出血:如经期延长(超过 7 天)、经量增多,或非经期出现点滴出血,血液颜色偏暗红,可能夹杂血块;
- 分泌物异常:白带量明显增多,颜色变黄、发绿甚至带有血丝,质地黏稠且伴有臭味(类似 “鱼腥味” 或腐臭味);
- 全身症状:部分人出现发热(体温多在 38℃-39℃)、乏力、食欲下降,严重时可能伴随寒战。
高发人群提醒:产后女性是急性子宫内膜炎的高发人群,若产后 1-2 周内出现上述症状(尤其恶露增多、有臭味),务必及时就医 —— 产后子宫内膜有创面,细菌易定植,拖延可能引发盆腔炎,甚至败血症。
2. 慢性子宫内膜炎:症状隐匿,易被忽视
慢性子宫内膜炎多由急性炎症未彻底治愈演变而来,也可能因长期轻微感染(如宫内节育器刺激、子宫内膜息肉合并感染)逐渐发展,症状更 “隐匿”:
- 核心症状:最常见经期延长、经量减少(因炎症导致内膜修复不良),或经前期、经期出现下腹隐痛(痛感不如急性剧烈,但会反复);
- 其他表现:白带增多(多为淡黄色黏液状,异味不明显),部分人出现性生活后下腹不适或少量出血;
- 严重危害:长期慢性炎症可能影响受精卵着床,导致备孕困难 —— 临床数据显示,约 15% 的不明原因不孕女性,经检查发现存在慢性子宫内膜炎。
三、为啥注意卫生还会得?3 个易忽视的诱因
除了不洁性生活,以下 3 个诱因常被忽略:
- 宫腔操作史:如人流、清宫、上环 / 取环等,若手术消毒不严格或术后护理不当,细菌易入侵内膜;
- 妇科疾病蔓延:如慢性宫颈炎、阴道炎的炎症上行,或输卵管炎的炎症下行,都可能波及子宫内膜;
- 激素变化: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,子宫内膜变薄,防御能力减弱,也容易发生感染。
四、关键提醒:及时治疗,避免生育隐患
子宫内膜炎的危害与 “是否及时治疗” 直接相关:
- 急性炎症:若及时用抗生素规范治疗,治愈率可达 90% 以上;
- 慢性炎症:若拖延成慢性,可能导致子宫内膜粘连(影响月经和生育)、输卵管炎(增加宫外孕风险),甚至发展为慢性盆腔痛,严重影响生活质量。
因此,一旦出现下腹疼痛、异常出血、白带异常等症状,尤其是产后、术后或备孕期间,别当成 “小炎症” 忍一忍,及时就医检查,才能避免拖成生育隐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