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医生,我非经期出血,需要做哪些检查?”“听说宫腔镜很疼,能不能不做?” 很多人因不了解检查流程,在面对子宫出血就医时,要么过度紧张拒绝必要检查,要么盲目接受所有项目。其实,子宫出血的检查有明确 “阶梯式” 流程,每一项检查都有特定目的,了解后能更配合医生,快速找到病因。
一、第一步:先做 “基础评估”,排除简单病因
就医后,医生会先通过 “问诊 + 妇科检查” 完成初步判断,这是所有检查的基础,无需复杂设备,却能快速缩小病因范围:
1. 问诊:细节决定判断方向
需详细告知医生以下 “出血关键信息”,避免因信息遗漏导致误判:
- 出血细节:开始时间、持续天数、出血量(如 “每天换 5 片普通卫生巾”“点滴出血仅需护垫”);
- 伴随症状:是否有腹痛、发热、同房后出血、头晕乏力;
- 特殊情况:近期是否服药(如紧急避孕药、抗凝药)、有无无保护性生活(排除怀孕)、既往手术史。
典型案例:29 岁李女士曾因漏报 “服用紧急避孕药” 的信息,导致医生初期误判为内分泌紊乱,补充信息后才明确是药物引起的撤退性出血,避免了不必要的后续检查。
2. 妇科检查:3-5 分钟发现明显异常
检查范围包括外阴、阴道、宫颈、子宫触诊,能快速识别肉眼可见或触诊可及的问题,如:
- 宫颈息肉(触碰后易出血)、阴道炎症(黏膜充血红肿);
- 子宫增大(可能提示子宫肌瘤、子宫腺肌症)。
检查注意事项:
- 无需空腹,过程仅 3-5 分钟,放松身体可减少不适感;
- 有性生活女性需避开经期;无性生活女性会用直肠指检替代,避免损伤处女膜。
二、核心检查:这 3 项是 “找病因关键”
基础评估后,医生会根据初步判断开具核心检查,以下 3 项为最常用且针对性极强的项目:
1. 妇科超声(经阴道 / 经腹部):器质性病变 “首选排查工具”
检查目的:排查子宫、卵巢的器质性问题,如子宫内膜息肉、子宫肌瘤、卵巢囊肿、子宫内膜增厚等。
- 经阴道超声:清晰度更高(适合有性生活者),能精准测量子宫内膜厚度(正常非经期应<5mm,若>10mm 需警惕增生或病变);
- 经腹部超声:需憋尿(检查前 1 小时喝 500ml 水),适合无性生活者、孕期女性或阴道畸形患者。
典型案例:35 岁赵女士因经期延长就医,经阴道超声显示子宫内膜厚度 12mm,进一步检查后确诊为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,通过 3 个月药物调理后恢复正常。
2. 激素六项(雌激素 / 孕激素 / 睾酮等):内分泌紊乱 “诊断依据”
检查目的:判断出血是否由内分泌失调引起(如青春期功血、多囊卵巢综合征、围绝经期激素波动)。
适用人群:
- 青春期、围绝经期女性;
- 伴随月经稀发、多毛、痤疮(疑似多囊)或经量忽多忽少的患者。
检查注意事项:
- 抽血时间:需在经期第 2-4 天(卵泡期),反映基础激素水平;
- 准备工作:检查前需空腹,前 1 天避免熬夜、剧烈运动,以免影响激素数值准确性。
关键提示: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常出现 “睾酮升高、LH/FSH 比值>2”,导致子宫内膜长期受雌激素刺激,引发不规则出血。
3. 宫颈筛查(TCT+HPV 联合检查):宫颈病变 “早筛核心”
检查目的:排查宫颈相关出血原因,如宫颈炎、宫颈息肉、宫颈癌前病变、宫颈癌。
- TCT 检查:采集宫颈细胞,判断是否有异常细胞(如癌前细胞、癌细胞);
- HPV 检查:检测是否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(高危 HPV 持续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诱因)。
适用人群:有性生活女性,尤其存在 “接触性出血”(同房后、妇科检查后出血)或宫颈外观异常者。
典型案例:42 岁陈女士因同房后反复出血做宫颈筛查,结果显示 HPV16 阳性(高危型)、TCT 提示鳞状上皮内病变,进一步做阴道镜活检后确诊宫颈癌前病变,及时通过物理治疗清除病变,避免进展为宫颈癌。
三、特殊情况:这些检查需 “按需选择”
若上述检查仍未明确病因,或怀疑复杂病变(如宫腔粘连、宫外孕、贫血),医生会根据情况追加以下检查:
1. 宫腔镜检查:宫腔内问题 “直视 + 活检金标准”
检查目的:直接观察宫腔内情况(如是否有子宫内膜息肉、黏膜下肌瘤、宫腔粘连),同时可在检查中取子宫内膜组织做病理活检(确诊病变性质的 “金标准”)。
检查注意事项:
- 时间:需在月经干净后 3-7 天进行(避免子宫内膜过厚影响观察);
- 疼痛:可选择全麻或局麻,术后休息 1-2 天即可恢复,并非 “剧烈疼痛”,无需过度恐惧;
- 适用场景:超声提示子宫内膜异常增厚、反复出血找不到原因、怀疑宫腔粘连者。
2. 血常规 + 凝血功能检查:评估出血影响与凝血状态
检查目的:
- 判断是否因出血导致贫血(血红蛋白<110g/L 为轻度贫血,<90g/L 为中度贫血);
- 排查凝血异常(如血小板减少、凝血因子缺乏),避免漏诊 “凝血功能障碍引发的出血”。
适用人群:出血量大(如 1 小时湿透 1 片卫生巾)、伴随头晕乏力、面色苍白的患者;若贫血严重,可能需要临时输血治疗。
3. 尿 HCG / 血 HCG 检查:排除怀孕相关出血
检查目的:排查宫外孕、先兆流产、不全流产等 “怀孕相关出血”,避免因误判延误抢救。
关键提示:育龄期女性无论 “是否刚过月经”,只要有无保护性生活,出现异常出血都需先做此项检查 ——23 岁王女士曾因 “非经期出血” 就医,误以为是月经不调,血 HCG 检查后确诊宫外孕,及时手术避免了输卵管破裂、腹腔内大出血的风险。
总结:检查需 “循序渐进,按需选择”
子宫出血的检查并非 “越多越好”,而是 “阶梯式推进”—— 从基础评估到核心检查,再到特殊检查,每一步都围绕 “缩小病因范围” 展开。无需盲目拒绝必要检查(如宫腔镜、宫颈筛查),也不必主动要求 “做全套”,配合医生提供详细信息、按流程完成检查,才能高效找到病因,针对性治疗,既节省时间,也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负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