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女性在体检报告上看到 “宫颈息肉” 时都会心头一紧:这是什么病?会不会癌变?其实,宫颈息肉是妇科常见的良性病变,就像宫颈上长了个 “小疙瘩”,但了解它的来龙去脉,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恐慌。
一、先明确:宫颈息肉是什么?
宫颈息肉是宫颈管黏膜局部增生形成的突起物,多附着在宫颈外口或宫颈管内,大小不一 —— 小的像米粒,大的可能长到几厘米,甚至突出到阴道口。从结构上看,息肉通常由黏膜上皮、腺体和血管组成,质地偏软、呈红色或粉红色,触碰时可能会少量出血,这也是它最常见的信号之一。
二、为什么会出现宫颈息肉?主要和 3 个因素有关
目前医学认为,宫颈息肉的形成主要与以下三个因素相关:
- 激素波动:尤其是雌激素水平过高。宫颈黏膜对雌激素敏感,育龄期女性雌激素分泌旺盛,会刺激黏膜过度增生;若增生的黏膜未能及时脱落,就可能堆积形成息肉,这也是 30-50 岁已婚女性成为高发人群的原因。
- 慢性炎症刺激:如长期的宫颈炎、阴道炎,炎症分泌物会持续刺激宫颈管黏膜,导致黏膜在修复过程中异常增生,逐渐形成息肉。
- 宫腔操作影响:如流产、上环、取环等手术,可能损伤宫颈黏膜;黏膜在愈合时出现异常增生,也会诱发息肉。
三、宫颈息肉的 “狡猾” 之处:多无症状,有症状信号很明确
宫颈息肉常 “悄无声息”,但有症状时信号清晰,具体表现如下:
- 无症状情况:临床数据显示,约 1/3 的患者没有任何症状,仅能通过妇科检查偶然发现;
- 异常出血:最常见,如性生活后出血、月经间期出血,或绝经后突然出血,出血量通常不多,颜色鲜红或暗红;
- 分泌物异常:可能出现白带增多、发黄,甚至带有血丝或异味;
- 异物感:少数情况下,若息肉较大,可能脱出阴道口,引起外阴坠胀或异物感。
四、关键提醒:恶变概率低,但需及时评估
虽然宫颈息肉恶变的概率极低(不足 1%),但不能完全忽视。尤其是以下人群,恶变风险会稍高:
因此,无论有没有症状,只要发现宫颈息肉,都建议及时就医评估,不要因为 “不痛不痒” 就拖延 —— 毕竟,早发现、早处理,才能最大程度保障生殖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