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25 岁刚结婚,需要开始做 HPV 筛查吗?”“去年 HPV 阴性,今年还要查吗?”“报告显示 HPV52 型阳性,TCT 是 ASC-US,下一步该怎么办?” 在妇科筛查中心,关于 HPV 检测的时间、项目和结果的疑问,几乎是所有女性的共同困惑。HPV 筛查是预防宫颈癌的关键环节,但并非所有人都需要 “每年一查”,也不是所有阳性结果都要 “立刻治疗”,掌握不同人群的筛查方案和报告解读方法,才能让筛查更高效、不盲目。
一、先明确:不同人群的 HPV 筛查 “时间表”,别早也别晚
HPV 筛查的频率和起始年龄,需根据年龄、是否有高危因素(如多个性伴侣、吸烟、免疫低下)来调整,目前国内外指南已形成明确标准,避免 “过度筛查” 或 “漏筛”:
1. 普通女性(无高危因素):25 岁开始,按 “阶梯式” 筛查
- 25-29 岁:建议单独做 TCT(宫颈细胞学检查),每 3 年 1 次;不建议常规做 HPV 检测,因为这个年龄段女性 HPV 感染率高但多为暂时性,HPV 检测阳性率高易导致 “过度转诊”(如不必要的阴道镜检查)。27 岁的白领小张首次筛查时,医生仅开了 TCT,结果正常,她疑惑 “为什么不查 HPV”,医生解释:这个阶段 TCT 能更精准发现已造成的细胞异常,避免 HPV 假阳性带来的焦虑。
- 30-64 岁:推荐 “HPV 检测 + TCT 联合筛查”,每 5 年 1 次;若选择单独 TCT,需每 3 年 1 次。这个年龄段是 HPV 持续感染和宫颈病变的高发期,联合筛查能同时发现 “病毒感染” 和 “细胞异常”,漏诊率比单独筛查低 50% 以上。临床数据显示,30 岁以上女性做联合筛查,能更早发现 HPV16、18 型等高危感染,比单独 TCT 提前 1-2 年发现早期病变。
- 65 岁以上:若过去 10 年中,连续 3 次 TCT 正常或 2 次联合筛查正常,且无宫颈病变史,可停止筛查;若有宫颈病变史(如 CIN2+),需继续筛查至病变治愈后至少 20 年。66 岁的刘阿姨担心 “年纪大了更易患癌”,坚持每年筛查,但医生查看她过往报告(近 10 年 3 次联合筛查均正常)后,建议她停止筛查,避免不必要的妇科操作。
2. 高危人群:需 “提前筛查 + 缩短间隔”
以下人群属于 HPV 感染和宫颈癌的高危人群,需调整筛查方案:
- 有宫颈癌家族史(一级亲属如母亲、姐妹患宫颈癌):建议 25 岁开始联合筛查,每 3 年 1 次;
- 免疫功能低下(如患艾滋病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):25 岁开始,每 3 年做 1 次联合筛查;
- 有宫颈病变史(如 CIN1、CIN2):治愈后第 1 年每 6 个月复查 1 次 HPV+TCT,连续 2 次正常后,改为每年 1 次,持续 5 年,再按普通人群方案筛查;
- 吸烟或曾吸烟(每天 1 包以上、烟龄超 10 年):30 岁后每 3 年做 1 次联合筛查,比普通人群缩短间隔。
二、HPV 检测报告怎么看?关键看 “3 个信息”
拿到 HPV 检测报告,无需紧盯 “阳性 / 阴性”,重点关注以下 3 个信息,才能判断风险:
1. 看 “亚型类型”:区分 “高危中的高危”
报告中会列出具体感染的 HPV 亚型,需优先关注HPV16、18 型—— 这两种亚型致癌性最强,即使 TCT 正常,若查出这两种亚型阳性,也需直接做阴道镜检查,无需等待复查。35 岁的王女士 HPV18 型阳性、TCT 正常,医生直接安排阴道镜,活检发现轻度宫颈病变(CIN1),及时干预后 6 个月转阴。而其他高危亚型(如 31、33、45 型)若阳性,且 TCT 正常,可 6-12 个月后复查,观察是否持续感染。
低危型 HPV(如 6、11 型)阳性,若无生殖器疣,只需每年复查即可;若有疣状病变,需到皮肤性病科或妇科做物理治疗(如激光、冷冻)。
2. 看 “是否持续感染”:比 “单次阳性” 更重要
单次 HPV 阳性意义不大,“持续感染”(同一高危亚型连续 2 次检测均阳性,间隔 6-12 个月)才是宫颈病变的重要预警。42 岁的陈女士 2022 年查出 HPV52 型阳性、TCT 正常,2023 年复查仍为 HPV52 型阳性,医生建议做阴道镜,活检提示 CIN1,通过局部用药和免疫力提升,2024 年复查 HPV 转阴。医生强调:持续感染说明病毒未被免疫系统清除,已开始对宫颈细胞造成影响,需及时干预。
判断是否持续感染,需注意 “同一家医院、同一种检测方法”,避免因检测试剂不同导致的 “假阳性” 或 “假阴性”(如不同品牌 HPV 检测的亚型覆盖范围不同,可能出现漏检)。
3. 结合 “TCT 结果”:决定下一步行动
HPV 检测需与 TCT 结果结合,才能明确后续处理方案,避免 “单一指标误判”:
- HPV 阳性 + TCT 正常:若为 HPV16/18 型,做阴道镜;若为其他高危型,6-12 个月后复查 HPV+TCT;
- HPV 阳性 + TCT 异常(如 ASC-US、LSIL):无论 HPV 亚型,均需做阴道镜,必要时取宫颈活检(在阴道镜下取一小块宫颈组织做病理检查);
- HPV 阴性 + TCT 正常:按常规筛查间隔复查即可,无需额外处理;
- HPV 阴性 + TCT 异常(如 ASC-US):多为炎症或取样误差,建议 3-6 个月后复查 TCT,若仍异常再做阴道镜。
三、筛查中的 3 个常见疑问,医生这样解答
疑问 1:“接种过 HPV 疫苗,还需要筛查吗?”
需要!目前所有 HPV 疫苗(二价、四价、九价)均未覆盖所有高危亚型(如九价疫苗覆盖 7 种高危型,仍有 7 种高危型未覆盖),接种后仍有感染其他高危亚型的可能。即使接种过疫苗,仍需按普通人群筛查方案进行,不能 “替代筛查”。
疑问 2:“HPV 检测前有什么注意事项?”
- 筛查前 48 小时内避免性生活、阴道冲洗、阴道用药(如栓剂、凝胶),避免影响检测结果;
- 避开月经期,建议在月经干净后 3-7 天筛查,此时宫颈分泌物少,取样更准确;
- 若有阴道炎(如霉菌性阴道炎、细菌性阴道炎),需先治疗炎症再筛查,炎症会导致宫颈细胞形态改变,可能影响 TCT 结果判断。
疑问 3:“筛查发现宫颈病变,是不是就等于宫颈癌?”
不是!宫颈病变(如 CIN1、CIN2、CIN3)是宫颈癌的 “前期阶段”,属于 “癌前病变”,并非癌症。其中 CIN1 约 60% 会自行逆转,CIN2、CIN3 通过手术(如 LEEP 刀、宫颈锥切术)可治愈,治愈后宫颈癌风险与普通人无异。45 岁的赵女士查出 CIN3,通过宫颈锥切术切除病变组织,术后每年复查,5 年内均无异常,医生告知 “已达到临床治愈”。
HPV 筛查的核心目的是 “早发现、早干预”,而非 “找癌症”。掌握不同人群的筛查方案,学会解读报告,才能让筛查成为预防宫颈癌的 “保护伞”,而非 “焦虑来源”。记住:规律筛查 + 正确解读,是对抗 HPV 感染和宫颈癌的最佳方式。